盛夏到了,知了叫了

2023-07-11 14:44:27     来源:齐鲁壹点


(资料图片)

盛夏到了,知了叫了。此时蝉声已大作,或独唱,声音此起彼伏;或合唱,协调共鸣。声音极为洪亮,情景着实感人。“高蝉多远韵,茂树有余音。”蝉,从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便开始发自内心的呼唤,在短短的一夏,以全部的力量尽情歌唱,在向夏日祭献出一首首激情又悲壮的生命进行曲。

小时候,我们都有过捉知了的经历。那时,父亲帮我们做好装备,找来一细长的铁丝,一头撅成圆形,套上塑料袋,袋得是硬质的,软塌塌的话,树枝一戳就破了。一头用线缚在竿头,也可插入竿孔后再绑。竿子不宜过粗,过长。否则,举在半空不稳,失了准头不说,长竿又在枝叶间摩挲着,容易把知了吓跑了。那时,我和弟弟经常在中饭后出去捉,因为响午天热,会有更多的知了停留在树梢上休息唱歌,此时,我们的收获也是最多的。

知了味道不错。去头去尾,拔掉爪子,裹上淀粉,往热油里滚一滚,炸一炸,放在桌子上,那时,孩子们都抢着吃,整个放嘴里嚼,嘎巴脆的。不仅如此,口袋里还偷偷藏着几个,走到哪,吃到哪,挺享受的。当然你要怕硌牙,剥去黑壳吃,一样有嚼劲。据说知了肉,又称作唐僧肉,清热解毒。我小时吃了不少,估计寿比南山可能会实现。但现在想想,我心里百感交集,我们这样捉知了,到底是对的,还是错的?毕竟,知了,在地下蛰伏一般要5到6年,听说金蝉的蛰伏期更是长至17年,而它们的生命却只有一夏。如果为了一时的味雷,而使知了灭绝、从此我们听不到知了再叫了,那实在是件很残忍的事,让人不安的。

更可恶的事,因为知了,是上等药材,药店里,高价收购,每斤可卖到四五十。为此,捉知了,倒成了乡野田间的老妇们一种在家谋生的手段了,多以五六十的老婆婆为主。且装备一致,俱是头戴圆形秸秆草帽,肩挂蓝条毛巾,手持长竹竿,腰系折叠的网兜。这些老人风风火火的。哪儿知了声起,她们便迈着小腿,扭着腰杆,奔来了。且又急又快,生怕被人抢先了。的确,哪行哪业,竞争都是激烈的。

当然,城里这种捉知了的事,还是很少见的。不过,前两天,和邻居一起散步,听到知了声,又谈起了它,她和我说,现在城里人有人吃蝉蛹,听说还价格很高。“蝉蛹”是蝉刚刚出土,重见天日的幼虫,是个还没长翅膀的小生命。就这样,还没开始自己的歌唱,生命就在人家的嘴里没有了。这比起我们小时候捉成熟的知了炸着吃,还要残忍十倍,血腥百倍。听到这样的事,我不禁毛骨悚然起来,现在的人这是怎么啦,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,内心却是无比黑暗呢?世间万物皆有灵,世间万物皆有情,人类与自然,人类与万物,共生,共命运。也许哪天真听不见知了叫了,那会是个怎么的夏天呢。

傍晚,蝉鸣依旧声声,清风依然徐徐。孩子们在草坪上荡秋千,廊亭下纳凉,水池边玩耍,板凳上聊天,路上嬉戏追逐。多么美好而又温馨的画面。不经意间,我也唱起来那首久违的罗大佑的《童年》: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,操场边的秋千上,只有蝴蝶停在上面,黑板上老师的粉笔,还在拼命吱吱嘎嘎写个不停……”

也许,什么时候,我们也能一边在树上高歌,一边心里坦然明了,对自己说:“知了,关于生命的真相,我明白了。”或许,那些捉知了,吃蝉蛹的事,人们就不会再做了。

壹点号 万丈光芒的尘世(胡雪芳)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标签:

包装